-
“变脸”消费贷遭重拳整治 银行回访上交消费凭证
消费贷,主要是指房贷、车贷以外的个人消费贷款,例如旅游、教育、医疗、装修等场景的消费行为。现如今,本来用途是用于消费者的各类消费支出的消费贷,却被大量挪作他用,尤其是进入房地产市场,用作首付款。
-
房企融资难,现金流承压,紧觅出路
据业务员介绍,特别是对于上市房企,今年现金回流的压力较大,在住宅销售完成的前提下,付款环节不落地,财务报表依然承压。
-
10月楼市淡季 二手房房贷放款时间更久
今年注定是楼市的低迷期。国庆黄金周期间,北京网签创8年来历史最低值,上海网签同比跌幅78%,业内人士认为与买卖双方心理价差拉大、市场房源稀缺有关,也与银行贷款额度趋于紧张相关。这将预示着10月房贷额度依然趋紧。
-
有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 四大行半年余额超万亿
2017年上半年,各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均在10%上下浮动,其中,仅中行超过15%,占比16.09%。
-
消费贷“变相”首付贷,个别银行发布通知要求缩短贷款期限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占比为20%,较上月提升7个百分点。
-
消费贷无处不在 消费金融迎来了风口期
当前,我国的消费升级过程仍在持续,居民杠杆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对于消费金融业务,整体上仍然应该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如何转型做金融业务,特别是消费金融这半年来的火爆,成为创业者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
房贷利率不断攀升 信贷额度受影响审批周期拉长
近期关于楼市的讨论莫过于房贷利率连续上调,涉及包括武汉、郑州及北上广深在内的多个热点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水平较基准利率上浮5%~10%已成为全国房地产市场重点调控城市的普遍现象,甚至不乏银行在将某些地区的房贷利率直接上浮30%或直接停贷。
-
北京上调房贷利率 贷款额度仍十分紧张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场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首套房贷最低利率已经全部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此外,广发、民生等股份制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更是上调至基准利率的1.1倍。
-
京城房贷利率第六次上调 贷款成本将再次提高
随着楼市信贷不断收紧,房贷利率继续走高。8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12%,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04倍,环比7月份上升了2.47%,连续8个月上升;同比去年8月份的4.44%,上升了15.35%。
-
首付贷“换马甲”流入楼市 监管层出击贷款难度升级
随着一张深圳某银行内部员工流出的一张“关于落实人民银行《金融风险提示》的通知”的截图,金融圈里可谓是炸开了锅。
-
江苏监管局下发银行自查个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市的文件
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和机构个人消费贷款,特别是不明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不包括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增长过快,其中部分金额大、期限长的消费贷款用途与消费属性不匹配,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
消费贷款猛增引警惕 监管摸底排查是否违规
9月5日,北京银监局、央行营管部联合印发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个人贷款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情况检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北京市辖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自查工作,原因就包括个别银行发放的贷款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情...
-
经营贷变相“输血”楼市 北京严查银行个贷违规购房
近期北京银行业金融机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增长有所加快,而且据市场情况反映,个别银行发放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用于购房的情况,这类行为不符合房地产调控的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