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竞逐万亿房产市场谨慎试水住房租赁
近期,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在内多家银行“正规军”已经展开了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尝试。
-
负债成本上升结构面临调整 银行存款争夺战正式打响
在金融去杠杆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的背景下,季末节点流动性趋紧的情况在今年尤为明显。年末也是如此,商业银行负债端面临巨大压力。
-
银行额度告罄,多家宣布停止放贷!
昨天突发一则信息:“信用贷包商银行2017.12.23将停止放款”。
-
现金贷or消费信贷 监管再次针对持牌网络小贷逐步清理
近年来,由于蓝领等新兴消费金融市场被企业深耕,长期被压抑的消费金融需求爆发式增长,加上政府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持鼓励扶持态度,国内消费信贷发展迅速。
-
网络小贷整治方案出台:验收不合格小贷公司将撤销经营资质
因为之前的校园贷和现金贷事件暴露了网络小贷的诸多问题和漏洞,这次终于对小贷出手了。12月11日,《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流出
-
为缓解压力,给银行补充25749亿,想贷款的抓紧了
据央行11月1日消息,2017年10月,人民银行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净增加抵押补充贷款共384亿元,10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749亿元。
-
消费贷款付首付出新套路:假合同骗贷“变身”进入楼市
早在2016年11月,住建部要求,各地一律严禁中介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违规开展业务。尽管如此,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变相首付贷并未销声匿迹。
-
大利好!住建部等三部门发声,楼市调控不放松,房价依然稳定
从今年开始为了控制房价居高不下,买房难等现象,对楼市进行了史上最严厉的限购、限贷、限价和限售调控政策。坚决维护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从个别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出现回落的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显著。
-
因贷款额度趋紧,银行“坐地起价”利率上浮30%
目前,一些银行在年底前最后两个月的对公额度仅有十几亿元,而宽松情况下一般可达上百亿。而在个贷方面同样捉襟见肘,即便是近期持续火热的经营贷也面临无款可放的窘境,甚至部分银行放款已排到明年1月份。
-
2017倒计时:贷款额度捉襟见肘,如何“解渴”
从2017年初到现在,贷款政策一再变动,不仅额度变少,审核标准和需要的资质也越来越严格。
-
国内房贷额度紧张 外资行要求苛刻仍难解渴
伴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不断升级,各地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也在一路走高。以北京为例,从去年年中的8折,到今年初的9折,到今年年中全面恢复基准利率,再到现在上浮5%起。
-
北京重点排查“房抵贷”,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进入楼市
由于之前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楼市情况日渐突出,这类贷款已成为银行近期排查重点,银监会针对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流向更是重拳出击。
-
银行业加码普惠金融 中小银行暗中发力
9月末,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对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另外对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再降准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