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公开23家银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结果: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若不转型 企业还款能力将下降
近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中国金融》撰文称,人民银行已完成第一阶段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如果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企业不进行低碳转型,在压力情景下,企业的还款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个人收款码调整在即,对银行、支付机构影响几何?
使用个人二维码收款要补税?近日,有消息称,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不得用于经营性收款。不仅如此,近4年的数据将被追查,一旦数额较大需按4.5%补税,还要缴纳滞纳金和罚款。对此,微信和支付宝均回应称,这一说法为谣言。
-
接近600亿!多家银行拟提供融资支持房企
2月17日,有消息称,兴业银行拟于近期发行房地产项目并购主题债券,募集资金不低于100亿元。
-
2021年末中国涉农贷款余额超43万亿元
17日,银保监会召开第28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宁介绍,截至2021年末,中国涉农贷款余额达43.21万亿元。
-
行业风险加速“出清” 多家银行发力房地产并购金融服务
近日,有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有浦发银行(600000)、广发银行、招商银行(600036)、平安银行(000001)接连在房地产并购服务方面有所动作,包括发行房地产并购主题债券、与房地产企业签订并购融资战略合作协议等。在分析人士看来,多家银行推出房企并购融资方案,一方面有利于银行获得...
-
央行公布去年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 农行、建行表现亮眼
2021年绿色贷款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万亿元和3.3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
-
2021年杠杆率大降6.3个百分点,今年加杠杆有空间
经历了2020年的快速上涨后,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实现明显下降。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2021年中国杠杆率报告》(下称《报告》)。根据《报告》,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从2020年末的270.1%下降至263.8%,全年下降6.3个百分点,实现较大幅度去杠杆。不过,这一水平较...
-
MLF增量续作稳定市场预期 传递明确宽信用信号
2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2月18日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本月MLF到期量为2000亿元,央行此次MLF操作为增量续作。与此同时,MLF操作利率与7天期逆回购利率均与上期持平。
-
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倒挂” 央行为何增量续做MLF?
央行周二增量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市场人士指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已处于较为充裕状态,但央行仍超量续做MLF,持续宽信用、稳增长,维持货币宽松环境的态度明显。
-
假借“冰墩墩”炒作,贷款中介重出江湖 助推违规资金入楼市、股市
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召开以来,吉祥物“冰墩墩”迅速火上热搜,引发抢购热潮,可谓是“一墩难求”。顶流“冰墩墩”热度不减,不少贷款中介也开始伺机而动,在各类网络社交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蹭热点,向用户推荐贷款产品。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与“黄牛党”不同的是,贷款中介并不会...
-
资本补充上演“你追我赶” 银行配股募资渐趋升温
又一家上市银行完成配股募资。近日,青岛银行(002948)发布公告披露配股发行结果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动情况,此次该行A+H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1.96亿元,参与配股主体中有2大股东增持股份比例超过1%。近两年来,配股融资告别发行“空窗期”日渐升温,在青岛银行之前,已有江苏银...
-
股权质押风险上升 中小银行股权拍卖频“遇冷”
在互联网拍卖平台上,不乏中小银行的身影,其中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近日,又有多家银行加入到了股权拍卖的队伍之中。
-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为单月统计高点 分析师:预计社融、信贷将继续保持强劲
2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及增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