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词: 无抵押信用贷款 房子抵押怎么贷 房产抵押贷款 信用贷办理条件 房产抵押消费贷款 急用钱贷款 保单贷 短期借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左手买入、右手挂牌卖出,上银基金股权难道成了“烫手山芋”?

2023-07-26

【大河财立方记者贾永标上海报道】上银基金一则股权转让信息,吸引了不少业界目光关注。

7月25日,上银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上海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股权转让后,上海银行对上银基金的持股比例从90%上升到了100%。然而此次全资控股上银基金的上海银行,却在今年多次谋划挂牌转让20%上银基金股权。

左手买入、右手却谋划挂牌卖出,上银基金股权难道成了“烫手山芋”?

上海银行全资控股上银基金

根据此次上银基金披露的公告,机械工业集团将其持有的公司10%的股权转让给上海银行,本次股权转让后,上海银行股权比例上升至100%。上银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此次股权转让以及《公司章程》修订事宜已按照规定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此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已经多次谋划转让这10%股权,不过始终未能找到接盘方。随后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分别于2022年09月23日、2022年09月07日、2022年06月11日申请中止股权转让。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2年11月,上海银行决定对国机集团公开挂牌转让的上银基金10%股权行使优先购买权,最终以转让底1.497亿元成交,可谓抄底。

如果单独来看此次上海银行全资控股上银基金,无疑对后者的发展存在利好。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上海银行全资控股上银基金意味着上海银行拥有了对该基金的绝对控制权,这将有助于上海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在投资领域的优势,提升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服务能力,并实现更深入的战略合作和协同发展。

然而蹊跷的是,在接手上银基金股权的同时,上海银行同时在谋划转让该基金股权,左手进右手出也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大河财立方记者就上述问题联系上海银行,截至发稿时暂未获得正面回应。

上海银行多次谋划转让股权未果

截至记者发稿,上银基金官网资料仍然显示,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0%)、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共同发起,注册资本人民币3亿元。

上银基金提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截至2022年9月30日,上银基金母子公司合计资产管理规模达1366.29亿元,其中上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1329.94亿元,上银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170.1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上海银行首次披露,拟转让上银基金20%股权,转让底价为3.388亿元,信息披露期为3月30日至4月26日,但此后多次延长披露期。上海银行在2023年一季报中提到,上述股权转让为优化股权结构,强化战略协同。

Wind数据显示,上银基金成立于2013年8月,注册资本为3亿元。截至2022年末,上银基金的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6.33亿元、13.67亿元。2022年上银基金实现经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公募管理费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27.81%。

截至二季度末,上银基金旗下共有78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管理规模合计约1492.43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型基金有439亿元,债券型基金共有1021.6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为28.08亿元。

“股东多次出手但未果说明目前市场对上银基金的兴趣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等因素导致该基金的竞争力较弱。”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提醒了资产管理机构要关注市场需求和投资者偏好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和产品创新,以提高竞争力。

公募基金业绩承压竞争趋于白热化

此次上海银行在上银基金股权上的操作确实比较罕见,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公募基金的处境。

据天相投顾统计,从管理人规模看,截至二季度末,规模前十大管理人规模合计11.07万亿元,全市场基金管理人规模合计27.37万亿元,规模前十大管理人规模占比40.43%,占比较上季度末下降0.40个百分点。近三年,前十大管理人合计规模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权益管理规模在百亿以上的基金管理人中,摩根基金二季度规模加权收益率为2.00%,排名第一。从全市场角度看,大部分主动权益公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二季度实现正收益,规模加权季度净值增长率在-10%到25%之间,集中分布在-5%上下。

此外不少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经超过150只,不少基金公告称,由于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的情形,触发了基金合同中止事由因此选择清盘,而随着竞争加剧,还会有新的基金可能面临清盘风险。

“当前公募基金竞争格局可能相对激烈,各机构在获取资金、投资表现等方面都在竞争。但由于投资条件、风险收益、费用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基金公司的竞争能力和吸引力也不同。”柏文喜也提到,此次无人接手上银基金可能说明该基金在竞争中没有突出的竞争优势,需要通过重新评估产品的定位、投资策略等方面来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贷款咨询:40000-9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