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称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总量 用好结构性工具 业内料下半年仍将“稳中偏松”
2022-06-29
财联社6月28日讯(记者 张晓翀)近日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外部冲击等影响,国内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央行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市场人士指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仍有望维持“稳中偏松”,央行将通盘考虑国内经济增长、就业、通胀、汇率和国际形势等因素相机抉择,降准仍可期但降息可能性不大。
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易纲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是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考虑到通胀水平,可以看出实际利率水平是相当低的,保持物价稳定和就业最大化是央行的工作重点。
财联社记者通过回顾上半年国内经济和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发现,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压力仍存,稳增长需求进一步上升,由此上半年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整体上呈逐步加大之势。从政策工具的选择看,呈现“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结构性政策工具打头阵”的特征。
具体来看,央行先后出台下调政策利率(MLF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等举措,两次引导贷款市场报价(LPR)利率下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措施。
不过,以3月美联储启动加息为标志,国内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有所调整:3月之前,国内央行侧重于运用价格工具;3月之后,在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过程中,国内央行更多选择数量型工具,包括降准、上缴结存利润,以及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升级加码等。
市场人士认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或因为伴随美联储政策收紧步伐加快,中美利差出现倒挂,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国内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基调的同时,更加重视“内外平衡”。
此外,上半年制约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因素,如通胀压力、中外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人民币汇率等,下半年还将延续,甚至可能边际增强,不过预计不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形成太大干扰。
但上半年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并不顺畅,因此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发力的效果或有限。当前宽货币至宽信用的堵点明确,即需求不足,所以降低融资成本、提振需求将是后续货币政策的主思路。
在具体政策工具选择上,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下半年降准仍有可能,但降息概率较低。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财联社表示,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将是稳住政策利率,着力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巩固经济修复势头,其中的重点是引导房贷利率下调,推动楼市在三季度回暖。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马瑞超认为,下半年流动性缺口至少5,000亿元,理论上可再次开展0.25个基点(bp)的全面降准。若央行出于降低银行中长期资金成本的考虑,以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置换MLF到期资金,则降准的概率将进一步提高。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上半年货币政策的一大亮点是结构性政策工具创新加快。年初,央行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并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原有4,000亿额度可滚动使用。
4月央行推出2,000亿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普惠养老再贷款与1,000亿交通物流领域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加大对上述领域的信贷投放;增加1,000亿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用于支持能源结构清洁转型。
上述结构性政策工通过优惠利率,明显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促进贷款利率下行,并分担了这类贷款违约的风险成本,提升银行风险偏好。结构性政策工具的使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指出,当前货币政策效果更好的是结构性工具,以及直接绕开资金市场的LPR调降。6月往后仍将有万亿级别的增量结构性工具落地,拉动全年社融增速0.2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