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重磅发声再提“适时降准” 或为置换部分到期MLF
2021-12-06
降准声音再起。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适时降准”的提出,无意给市场带来新的利好,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现有货币政策框架下,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
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此前,央行在《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中透露下阶段的货币政策思路,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其中,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已不再提“稳中向好”,而是转向对“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三期叠加问题的重视,即对于经济下行的确认。这种确认也暗示央行对于经济总量增长的担忧,政策基调转向稳增长。
在针对流动性方面,三季度的报告中删除了“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以及“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这也意味着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执行会更加灵活。
而自疫情暴发以来,多国央行开启“放水”模式,对比我国央行则一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目前仅7月降准过一次,主要是为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挤压而面临较大资金成本压力的中小微企业,释放万亿元资金。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明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还是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为了做好跨周期的宏观调控,适时降准不仅有空间,也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增加信用的投放,另一方面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温彬同时强调,“降准不应被解读为货币政策宽松的一个表现,它主要是可以优化银行体系的资金结构,降低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并减轻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压力。”
大概率或为置换MLF
值得注意的是,12月MLF到期时间为12月15日,规模为9500亿。浙商证券李超指出,12月央行降准置换部分到期MLF的概率较大,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正在切换至稳增长,三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超预期回落至4.9%,四季度大概率继续下行。
“当前通过降准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正当其时,对于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至关重要。通过降准资金置换部分到期MLF相比没有降准、完全续作到期MLF而言,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进而利于向资产端传导,为实体部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央行披露今年7月降准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李超表示。
对于降准的时间,李超预测,12月若落地降准,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的概率大于定向降准。“当前央行积极推进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如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结构上能够发挥较好的精准调控效果,而全面降准更便于各金融机构置换MLF到期量,有助于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包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降准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央行也会更好地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明年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温彬称。